風物鐘靈
主筆 趙雪
遼西走廊的山巒深處,凌源,靜臥于時光的褶皺里。這里是三省通衢之地,曾有著曠古難尋的璀璨繁華,喧囂鼎沸中,風物凝聚成渾厚的背景,人們在這里演繹著一段段漫長的故事。
在這里,人們點燃了第一簇文明篝火。紅山先民以美玉鐫刻星穹密碼,日升月落凝成的原始智慧在螺旋的紋飾間流淌。
在這里,人們打造了歷史脈絡。這里曾是孤竹國的一隅,文明在此留下神秘的氣息,燕國先民們的低語,是這片土地上永遠的歌謠。
在這里,人們攪動了市井喧囂。明清時期的商道上,有晉商的駝鈴聲聲。金代石拱橋的券孔間,有走西口商隊的吆喝。青龍河古渡的船樁上,有深深淺淺的纜痕銘刻著曾經的漕運盛景。
在這里,人們搬演了乾坤萬象。影調戲的鑼鼓在群山間回蕩。這種在凌源皮影戲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地方戲曲劇種,有東北地方戲曲的血脈與遼西民歌的靈韻,傳唱過《青云劍》的悲壯,也演繹了《履霜記》的孝勇。
在這里,人們綻放了“傳承之光”。皮影戲的燈火照亮了12世紀。凌源人操弄驢皮刻就的生靈,在方寸幕布上輾轉騰挪:薛仁貴的銀槍刺破盛唐月色,穆桂英的戰(zhàn)馬踏碎北宋邊塵。那些流轉千年的影人,薄如蟬翼卻重若鼎彝。如今,在新的傳承人手中,凌源皮影戲的光芒依然燦爛。
在這里,人們種出了驚艷世界的芬芳。凌源百合以60年育種史詩,重寫“群芳譜”的東方篇章。“北方花都”不再是讓人驚異的文字組合。這些帶著燕山霜露的花朵,在晨霧中奔向世界的各個角落,續(xù)寫未盡的絲路花語。
在這里,人們烹制出了人間的美味。凌源地方特色小吃,讓凌源人的風骨與水土相互成就,無法分割,塑造出一方族群獨有的生活方式,生生不息,綿綿不絕。
古老皮影在窗欞間訴說輪回,萬畝花海在晨露里翻涌云霞。
凌源,這片被《遼東志》描繪的土地,始終保持著文明原鄉(xiāng)的磅礴心跳;凌源人也終是靠著富饒風物和執(zhí)著的意志,書寫出天地鐘靈最豐饒的傳奇。
有人用時間雕琢心,有人以心雕琢時間。
凌源人既懂得用匠心守護傳統(tǒng),也擅于以智性開創(chuàng)未來。
非遺工坊中創(chuàng)新的青年,正以數字技術重織傳統(tǒng)文化的經緯。人們耕種過去,也錘煉未來。青龍河畔栽種的不只是百合,也是文明接續(xù)的火種;皮影幕布演繹的不只是故事,更是文化基因的永生。
所以,關于凌源的歷史從未退場,只是換了副容顏繼續(xù)生長。
責編:欒溪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熱解讀·見微|細算“玉米賬”與點贊DeepSeek背后的啟示
- 習近平: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支撐作用 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生動局面
- 時政兩會說丨服務大局 勇挑大梁——總書記同全國人大代表共商國是
- 習近平兩會時刻丨再談“創(chuàng)新”,總書記強調三方面
-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向全國各族各界婦女致以節(jié)日祝福和美好祝愿
-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看望全國政協(xié)委員
- 兩會新華社快訊:習近平看望全國政協(xié)委員
- 全國兩會微紀錄|不負重托
- 時政兩會說丨服務大局 勇挑大梁——總書記同全國人大代表共商國是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 【奮進的春天】習言道|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