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楓景”帶來“好錢景”
本報記者 王盧莎
立冬過后,丹東市振安區湯山城鎮的山野漸漸從秋收的熱鬧中安靜下來,龍升村一組的龍升園林楓林苗圃靜得安逸,偶有幾只羽毛發亮的喜鵲從林間展翅掠過。園林中的地面上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楓樹落葉,5萬余棵彩葉豆梨、美國紅楓、日本紅楓等品種的楓樹褪去耀眼的火紅光華,開始入冬后的休養生息。苗圃經營者侯大洪在這安靜和諧的氛圍中,細數著這片楓林一年來的好收成,同時規劃著未來的發展,讓這“好楓景”帶來更多“好錢景”。
“從9月中旬到11月初的旅游營業收入,再加上賣出去的200多棵成品楓樹,一年下來,估摸能賺個幾十萬元。”侯大洪說話間難掩臉上的喜悅之色,“經營這片楓木苗圃20多年,以前只知道單一方式銷售成品楓樹。近幾年,隨著人們對鄉村旅游越來越關注,我也轉變經營思路,讓這里的‘好楓景’變成‘好錢景’。”由于今年秋天相對溫暖,楓葉的變色時間比往年晚一些,楓紅持續的時間也較往年長一些,這給侯大洪經營賞楓旅游帶來了便利條件。“隨著來看楓葉的人不斷增多,我們這里的知名度不斷擴大,也帶動了楓樹銷售量逐漸上升。”侯大洪說,楓樹旅游和樹苗銷售相結合,實現了四季銷售,不僅豐富了當地的特色農業,也為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徑。
在東港市十字街鎮,侯大洪還經營著10畝楓樹育苗場,育苗技術已經成熟,完全可以實現自育自種。目前,楓樹育苗場產量穩定,保證了苗源的供給。“照這樣發展,‘楓景’能帶來的‘錢景’無限。”侯大洪對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
瞄準旅游新業態,讓農民吃上“旅游飯”。湯山城鎮結合當地的好山好水好資源,持續發展鄉村旅游。越來越多的農民憑借旅游“金名片”,走出了致富新路子,靠著魅力“楓景”、靠著綠水青山鼓起了腰包。
“這幾年,村里的旅游發展得好,每年來觀賞紅楓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土貨也成了香餑餑。”距離龍升園林不遠處,龍鳳飯店的東北酸菜、笨雞、紅蛤蟆等當地農家特色美食也跟著熱銷,飯店經營者張興國正忙著預訂、備菜。觀賞楓葉之余,游客們順腳就會來到觀賞地點附近的“農家樂”,品嘗地道的農家菜。
在飯店后院,百余棵銀杏樹排列整齊,飯店的倉房里,六七口大缸里腌漬著東北酸菜,“農家樂”的經營場所也在年初翻新擴建完成……“現在的游客接待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各地游客來到村里賞完楓葉,再到我這里吃農家菜,還能到后院的銀杏林里拍拍照。”張興國忙得額頭冒汗,“家門口的楓葉紅了,連帶著我的‘農家飯’也跟著紅火起來。即使現在楓葉落了,還有許多客人專程來品嘗地道的農家飯菜。”
隨著家門口的風景吸引越來越多的游人前來體驗鄉村游,湯山城鎮的“農家樂”也發展起來,從原來的14家增加到17家,旅游個體業戶匯聚成“龍浴谷+”品牌效應,合力打造“龍浴谷溝域旅游聯盟”特色品牌,構建溝域旅游產業鏈條。
責編:齊志揚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