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區服務做到群眾心坎里
鐵嶺市鐵嶺縣以“一社區一品牌”建設提升便民助民能力
把社區服務做到群眾心坎里
鐵嶺市鐵嶺縣官臺新苑社區成立零工驛站,對接有就業需求的居民和用人單位,方便居民就業。本報記者 周苗苗 攝
本報記者 曲 宏 周苗苗
如何做好社區服務,提升便民服務能力,切實提升居民對于社區工作的滿意度、認可度?
圍繞這些問題,鐵嶺市鐵嶺縣強化黨建引領,圍繞打造幸福新社區,充分結合社區實際,全力開展“一社區一品牌”建設,形成特色工作載體,切實提升服務效能。
如此辦法,成效如何?對此,記者來到鐵嶺縣的幾個社區進行了探訪。
一處零工驛站幫助居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我在家待不住,能不能給我介紹個離家近點的工作?”一大早,家住鐵嶺市鐵嶺縣蓮花湖街道官臺新苑社區居民劉淑蓮來到社區零工驛站。
聽到劉淑蓮的需求,社區黨支部書記高瑩拿起驛站的就業信息表,趕忙迎了上去:“您家小區門口有家餃子館,在招包餃子的零工,工資得當面談,這個工作行不?”
為何社區要幫居民找工作,高瑩說這要從社區的實際說起:“我們社區回遷戶多,進城后不用種地了,很多人就閑了下來,一些人就有了找工作的想法,而他們多是中老年人,除了工作還要照顧家里,更需要離家近、時間自由的零工。”
為此,在縣委組織部、人社局等部門的支持下,去年7月,社區零工驛站正式成立。“黨建+零工驛站”也成為官臺新苑社區打造的便民服務品牌。在驛站里,社區通過多種方式,收集有就業需求的居民信息和工作崗位,并根據雙方需求進行對接。“我們在后續就業中還持續提供參保登記、法律援助等幫助,做好跟蹤服務。”高瑩說。
到現在,零工驛站已幫助100多名居民就業。此外,零工驛站還組織技能培訓,讓居民能夠擁有“一技之長”。截至目前,已經舉辦母嬰護理、老年陪護等培訓活動十余場,培訓200余人次。
零工驛站能夠解決的問題不僅是幫助居民就業,一些居民找到工作后,從“無所事事”變為“有事可做”,減少了家庭以及鄰里間矛盾。“之前有的夫妻兩人都沒工作時總吵架,有時還跟鄰居發生口角,幫他們找到工作后,家庭關系和諧了,跟鄰居的摩擦減少了。”高瑩說。
一所社區食堂+養老中心解決老人難題
臨近中午,鐵嶺縣蓮花湖街道水木華園社區利仁社區食堂內,20多種飯菜依次排開,冒著熱氣,前來就餐的居民絡繹不絕。
94歲的陳鳳祥已經在社區食堂就餐5個多月。她說:“在家里吃飯最多兩三個菜,在這二十幾個菜,想吃啥吃啥。”
正在陳鳳祥和記者說話間,78歲的郭秀凡來到食堂,咨詢如何就餐。“家里現在每天特意給我準備午飯,要是能在這吃,就方便不少。”郭秀凡說。
“90歲以上免費,60歲以上10元,一般居民13元,要是本社區的居民,還能領2元的代金券。”社區食堂工作人員熱情地介紹。
社區食堂的設立,解決了社區老年人就餐不便的難題。社區黨支部書記孫守超說:“我們社區老年人多,尤其是空巢、獨居老人占整個老年群體的1/5。社區食堂不僅可以讓老年人優惠就餐,還可以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門。”
自去年3月社區食堂運營至今,到食堂就餐及享受上門送餐服務的60歲以上老年人約2.5萬人次。
水木年華社區食堂解決了老年居民“食”的問題,老年居民“養”的問題則是以建在官臺新苑社區里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依托。
走進居民養老服務中心,康復理療室、日間照料室、文體活動室、淋浴室等設施一應俱全。據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利介紹,現在中心可以提供日間照料和長期照護兩種服務,并且還可以為居家老人提供助浴、送藥、家政等上門服務。
依托社區食堂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兩個社區打造的“黨建+養老中心”品牌成為全縣助老服務的代表。
一支流動網格員隊伍讓社區事兒“事事關己”
80多歲的老人跌倒在路旁,臉上還流著血,圍觀的群眾對于是否上前幫助老人顧慮重重。但在鐵嶺縣新臺子鎮,當外賣員邵華遇到這一幕時,卻沒有絲毫的猶豫,趕忙上前查看老人的狀況,并第一時間聯系社區,尋找老人家屬。
能夠讓邵華沒有顧慮地幫助老人,要從社區聘任她為流動網格員說起。
新臺子鎮共有新興社區和文化社區兩個社區,常住人口1.1萬多人,但社區工作人員卻只有10個人,面對繁雜的基層治理工作,人員根本不夠用。“外賣員、快遞員的工作流動性強,接觸的群眾多,他們成為網格員后能更及時地了解到群眾的訴求,提升社區治理的效率。”新興社區黨委書記陳靜表示。就這樣,新臺子鎮依托社區通過聯系外賣公司和快遞公司,建立了流動網格員隊伍。
隊伍建好,管理也要跟得上。為此,社區加強黨建引領,成立了流動網格員黨支部,并制定了管理和積分獎勵制度。流動網格員在送餐、送快遞時承擔著安全隱患排查、政策法規宣傳、社情民意收集、外來人員排查、衛生環境維護等職責,每次反映或幫助解決問題,可獲得相應積分獎勵,累計后可兌換生活用品。
“我們建立了流動網格員工作群,網格員發現問題后會隨時發在群里,群內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就會認領處理。”陳靜說,一旦反映的問題沒有及時回復,社區就會跟進確保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邵華就是流動網格員隊伍中的一員。“前兩年用積分換了兩個電飯煲,但更重要的是,自從當了網格員,覺得社區內的大事小情‘事事關己’,我們也號召其他居民一起維護好社區。”
目前,新臺子鎮共有41名流動網格員。兩年來,流動網格員共計反映問題線索520件,辦結率達到97%,增強了社區治理的實效性,群眾的滿意度也得到提升。
通過打造“一社區一品牌”來提升便民服務能力的社區,在鐵嶺縣還有很多。全縣2個街道8個社區圍繞“幸福新社區”建設理念,結合社區自身實際,形成一系列“黨建+便民服務”品牌,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街道、社區做好社區服務不能千篇一律,打造的‘黨建+便民品牌’,得看居民需要啥,只有解決了群眾所需,才能把社區服務做到群眾心坎里。”鐵嶺縣委組織部部務委員朱瑞環說。
編輯:簡丹寧
責編:閆尚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南方潮起正揚帆——解碼金磚合作行穩致遠的成功之道
- 習近平致電祝賀馬茂當選連任基里巴斯總統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關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鑒|這個“地下軍團”為何會成為“國家名片”?
- 時政微周刊丨總書記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發揮民間外交獨特作用,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學習進行時丨人間重晚晴——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愛老的難忘瞬
- 習近平會見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梁強
- 第一觀察 | 習近平主席再談“同球共濟”
- 習近平: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
- 習近平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