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田最高地塊畝產達963.7公斤
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助力昌圖玉米豐收
示范田最高地塊畝產達963.7公斤
本報訊 記者王曉波報道 近日,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聯合昌圖縣農業農村局,對昌圖縣三江口鎮寶龍村、亮中橋鎮亮中橋村、八面城鎮丁家村和曲家鎮曲家村4塊實施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示范田進行測產。測產結果顯示,4塊示范田平均畝產達844.2公斤,最高地塊畝產達963.7公斤。
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經過20余年研制取得的,是我國玉米單產提升核心技術。此技術通過省農科院玉米所專家團隊多年來在昌圖縣開展本地化研究,結合保護性耕作技術,形成了獨具特點的融合技術,去年在三江口沙土地上首創畝產1003.4公斤的鐵嶺市噸糧紀錄。
今年,針對苗期和花期逆境,省農科院玉米專家團隊通過口施磷肥、機械中耕有效緩解了苗期地溫冷害造成的紫苗等不良現象;通過花后按需精準沖施肥料,有效緩解了花期連續降雨導致的肥料地表流失、植株早衰、脫肥等現象;災后及時補給養分,確保玉米在密植環境下的產量形成。
經過兩天的測產,與其他區域相比,在八面城丁家村春東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技術要點落實到位率較高,玉米畝播種密度為5426株,畝保苗密度為5389株,平均單產達922公斤。其中,省農科院玉米所選育的“遼單1209”最高點位畝產達924.2公斤,較周邊農戶增產104公斤;曲家鎮曲家村雙贏合作社玉米播種密度為每畝5342株,畝保苗密度為5269株,平均畝產達907.7公斤,最高點位單產達963.7公斤,在各鄉鎮實施地點中畝產最高。
據介紹,昌圖縣是我國產糧大縣,通過實施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可大幅度、大面積提高玉米單產,同時可以通過“以密固沙、以根鎖沙、以產定沙”,提升昌圖北部與科爾沁南部接壤處的沙化耕地治理水平,提高生態效益。
編輯:王天琪
責編:閆尚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南方潮起正揚帆——解碼金磚合作行穩致遠的成功之道
- 習近平致電祝賀馬茂當選連任基里巴斯總統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關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鑒|這個“地下軍團”為何會成為“國家名片”?
- 時政微周刊丨總書記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發揮民間外交獨特作用,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學習進行時丨人間重晚晴——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愛老的難忘瞬
- 習近平會見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梁強
- 第一觀察 | 習近平主席再談“同球共濟”
- 習近平: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
- 習近平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