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遼寧丨沈陽:以人才“關鍵變量”撬動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2024東北亞(沈陽)人才交流大會暨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發展大會將于10月24日在沈陽舉辦。屆時,沈陽市各類高新技術企業將提供超10萬個工作崗位。
去年,沈陽市吸引高校畢業生來沈留沈16.1萬人。其中,博士1203人,增幅88%;碩士2.2萬人,增幅69.2%,均創歷史新高。
人才這個“關鍵變量”,正在成為撬動沈陽市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今年1—8月,沈陽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2%,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20.5%,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1倍,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30.8%。
這組上揚的數據背后,是各類人才創造力的競相迸發和聰明才智的充分涌流。
以最大誠意擁抱人才
“一次性完成了‘安居’和‘樂業’兩件人生大事!”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的博士祖赫陽,開心又激動。
十一假期前,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國內外重點院校的12名博士拿到了房子的鑰匙,祖赫陽就是其中之一。
皇姑區第四批博士住房選房儀式現場。皇姑區委宣傳部供圖
尊重人才、關愛人才,不是一句華麗的口號。吸引人才,就要辦好“安居”等具體而細微的民生實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從2015年1.0版本的盛京人才戰略,到如今的“人才新政4.0”,再到連續兩年舉辦的“博士沈陽行”,沈陽市不斷引才聚才,讓“鳳凰東北飛”在沈陽得到一次又一次生動的實踐。
去年5月,首屆“博士沈陽行”啟動,1309名博士懷揣希望而來;今年5月,第二屆“博士沈陽行”如期而至,6860名博士從全國192個城市奔赴而來。
博士生們抵達沈陽。沈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當“興沈英才”號列車抵達沈陽,站臺上的鮮花、紅毯、簽名墻彰顯著沈陽求賢若渴、尊才愛才的城市溫度。“好像整座城市都在歡迎我們。”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博士生冀欽說。
當前,各地人才競爭已經從簡單的“拼政策”“比優惠”轉到綜合服務體系的比拼,對沈陽市來說,如何更好地做好人才服務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曾光,國家電投東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從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引進的高端人才,他的愛人王娜仍在北京一家企業工作,他不得不兩地奔波。
去年底,沈陽市科技局調研組到企業調研時了解到這一情況,并詳細詢問了王娜的專業特長和就業訴求。剛好,沈陽一家企業正在招聘翻譯,經市科技局介紹,王娜簽約該公司,夫妻倆兩地分居的情況成為歷史。
通過開設人才驛站、解決配偶就業、安置子女入學、開通就醫綠色通道等方式,強化人才服務保障,沈陽正在把人才“流量”轉化為“留量”。
以獨特魅力吸引人才
過去,提起沈陽,總是繞不開“老工業基地”的標簽,到沈陽就業,人們最先想到的也是老國企,年輕人缺乏施展才能的舞臺和謀求發展的空間。
近年來,沈陽謀篇布局做好結構調整的“三篇大文章”,刷新了自己的“老標簽”,正向新而行——
新松公司生產的點焊機器人。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沈陽基本形成了機器人產業鏈條;沈陽半導體產業也已經形成了與北京、上海鼎足而立的態勢;沈陽大院大所集中、科教資源豐富的優勢不斷放大,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吸引著年輕人才來此大顯身手,實現人生價值。
“一次親身體驗,比其他途徑了解到的信息更加真實具體,更有說服力。”
今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讀博士陳錦濤與十余位來沈博士共同走進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從展室到大鍛件車間再到電鏡實驗室,陳錦濤的目光被展品和科學儀器牢牢吸引。陳錦濤說:“博士畢業后如果從事科研工作,金屬所將是我的理想之選。”
三年前第一次到沈陽后,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博士劉偉建就成了一名沈陽的“新市民”。由他領銜的“劉偉建博士創新工作室”,也成為航空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首批博士創新工作室。
這個工作室聚焦航空先進激光制造領域,用激光這把“世界上最快的刀”來不斷突破加工邊界,助力航空產品的迭代升級。截至2023年底,“劉偉建博士創新工作室”完成了20項相關科研課題研發目標,發表論文17篇,受理發明專利44項,開展專業技術培訓56項,申報國家級課題1項、公司級課題16項。
與人才共同成長
今年7月,《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報告》在北京發布,憑借新興產業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疊加優勢,沈陽市榮獲“發展機遇之城”稱號。
沈陽,不斷打造新質生產力給各類人才廣闊的平臺,同時,也為城市與人才的共同成長提供了豐富的場景。
工作中的范三鵬。鐵西區委宣傳部供圖
“選擇沈陽、扎根鐵西,是我做的最正確的選擇!”沈陽三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實驗小組科研人員范三鵬告訴記者。2022年,他畢業于沈陽藥科大學,獲得中藥學博士學位。從大學到博士這10年間,范三鵬對沈陽這片熱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在2023年首屆“博士沈陽行”活動中,他決定扎根沈陽三生制藥。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范三鵬幫助企業實驗小組推進mRNA和CAR-T項目的工作,并協助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完成一項基因申請,邁出科研事業上的第一步。
和范三鵬一樣,通過首屆“博士沈陽行”留在沈陽的任騰,也實現了個人的“騰飛”。簽約沈陽工業大學后,任騰提出了一種新型空壓機節能方法,申請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還獲批碩士生導師資格。
任騰的“騰飛”,不僅源自他個人的實力,更是源自沈陽市的不拘一格“用人才”——沈陽探索的人才評價改革,破除“四唯”問題,堅持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評價人才。目前全市認定人才總量達到14280名。
針對現實需求,沈陽市還針對高層次人才、海外人才等不同類型人才,出臺靶向精準的政策。聚焦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10個重點產業集群,編制發布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鏈主”企業自主確定獎勵人選,實現政策免申即享、直達直辦。
招才引才的力度不斷加大,人才成為沈陽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之一。“興沈英才計劃”等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外來人口落戶政策不斷放寬、人才工作站輻射區域不斷拓展,一系列舉措折射出一種態度:沈陽這片創新沃土,對人才寄予了厚望。
在10月24日舉辦的2024東北亞(沈陽)人才交流大會暨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發展大會上,東北亞(沈陽)人才港也將正式啟航。不斷前行的沈陽,正努力成為越來越多人心中的“圓夢港灣”。
編輯:邱美然
責編:閆尚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關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鑒|這個“地下軍團”為何會成為“國家名片”?
- 時政微周刊丨總書記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發揮民間外交獨特作用,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學習進行時丨人間重晚晴——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愛老的難忘瞬
- 習近平會見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梁強
- 第一觀察 | 習近平主席再談“同球共濟”
- 習近平: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
- 習近平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
- 薪火相傳丨一草一木 清香雋永
- 習近平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