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河鎮:漢代古縣城 今朝振興地
悠悠遼河,古韻新姿。日前,“稻花香里說豐年”網上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參訪團走進臺安縣新開河鎮。
臺安縣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曾有過縣的建制,名日險瀆,其遺址位于今天的新開河鎮。
網絡大v、媒體記者、商業網站和商業平臺負責人參訪雷屯村。
從臺安縣城驅車6公里,很快就到了新開河鎮雷屯村。雷屯村的20棟冷棚,是其事業發展的代表。冷棚一年種兩茬,第一茬主要栽植西瓜,第二茬種植各種蔬菜。雷屯西瓜有20多年的栽植歷史,現已初具規模,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雷夏福音”西瓜遠銷全國各地。
今年,雷屯村將該冷棚小區全面提檔升級,集中整治環境,拓寬道路,改造排水設施,栽植矮化灌木,同時,升級現有冷棚。
村里還將一棟大棚改造為全自動智能化的智慧景觀示范棚,內設軌道觀光電動車,吸引游客自由采摘水果蔬菜。
來到張荒古渡采訪時,記者看清代的繁華渡口,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逐漸成為聞名的旅游區。青石廣場、景觀路、千畝花海、稻田畫,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遼河文化旅游節、冰雪云端嘉年華等大型活動,精彩紛呈。臺安遼河張荒古渡水利風景區已初步完成區內規劃和運營模式,力爭三年打造成遼河流域第一水利風景區。
沿岸風景如畫。
遼河岸邊稻田畫。
新開河鎮黨委書記秦東芳表示,西漢時期,臺安名為險瀆,縣城遺址就在新開河鎮李窯村所屬孫城子。因地理位置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至唐代被毀,從此,逐漸頹廢。今僅存5.7萬平方米遺址,曾出土大量燕國刀幣、漢代五銖錢和鐵鏵等農具。
遼河水悠悠。
緊鄰遼河的新開河鎮積累了豐厚的遼河文化,最為有名的便是張荒古渡,這個古渡口可追溯到清代,那時幾乎每天都停留商船百余艘,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90年代。
這些歷史文化遺存,非常難得,需要進一步保護傳承好。2023年,新開河鎮申請了臺安縣第一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包含鄉村休閑旅游建設、現代商貿綜合體、小城鎮改造提升等項目,計劃總投資1.149億元,將有力推動新開河鎮的進一步發展。
新開河鎮鄉野風光。
北國網訊 記者王世海文并攝
責編:齊志揚
審核:劉 新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關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鑒|這個“地下軍團”為何會成為“國家名片”?
- 時政微周刊丨總書記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發揮民間外交獨特作用,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學習進行時丨人間重晚晴——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愛老的難忘瞬
- 習近平會見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梁強
- 第一觀察 | 習近平主席再談“同球共濟”
- 習近平: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
- 習近平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
- 薪火相傳丨一草一木 清香雋永
- 習近平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