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準靶向”提升服務溫度
萬應慧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要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一針一線”飽含精巧之思,其中“精準靶向”尤為重要。
沈陽市鐵西區把公益服務大集開到居民樓下,“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就是一個好服務。這個大集為居民津津樂道,連上門幫助檢查窗戶漏不漏風、衛生間防水好不好用都在公益服務范疇之內,一句話,服務往“貼心”上瞄準。
服務之舟,唯泊于民心之岸,方能行穩致遠。
“靶向”精準服務,要“預判”。提供服務,要有靈敏的“嗅覺”,不僅僅是“我能辦什么”,最重要的是“群眾需要我辦什么”。樓下嘮嘮嗑,樓上敲敲門,想到群眾心頭,才能讓群眾“點頭”。所謂“超前”,正是“精準”,預判群眾的需求,需要問計于民,結合時令,結合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遇到的問題,結合群眾現有的需求和可能的需求,方顯“精準靶向”,才能讓居民滿意。
“靶向”精準服務,要“卡準”。“精準”之處見真章。事實上,在“卡準”上用力的過程,本身也是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尋找思路的過程。只有“卡準”需求,下足功夫,才能讓服務民生的工作更有針對性、實效性。“卡準”需求,從“要我服務”到“我要服務”,都始終要真正滿足群眾需求,把服務做到點子上,把讓服務對象真正滿意作為評價的標尺。
“靶向”精準服務,要“端穩”。所有的服務,都不能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堅持持續用力,堅持一件接著一件辦,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群眾不認可不罷休,把服務工作做深、做精、做實,以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實際成效回應群眾期盼。
基層公共服務工作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很多時候要把群眾當作自己的“家人”,開動腦筋想在前面,做到群眾心里。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基層公共服務為了誰、怎么干,服務好不好,關鍵看實效。所有宏大愿景最終都體現在日常里、細節里。以人民為中心,最終要落實到每一個社會個體的體驗。厚植為民情懷,以“精準靶向”提升服務溫度,高質量發展的為民服務之路,方能越走越寬。
責編:齊志揚
審核:劉 新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關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鑒|這個“地下軍團”為何會成為“國家名片”?
- 時政微周刊丨總書記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發揮民間外交獨特作用,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學習進行時丨人間重晚晴——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愛老的難忘瞬
- 習近平會見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梁強
- 第一觀察 | 習近平主席再談“同球共濟”
- 習近平: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
- 習近平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
- 薪火相傳丨一草一木 清香雋永
- 習近平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