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指導員讓我們增收更有底氣了”
本報記者 曲 宏
“多虧了張指導員!他一來就發現了西洋參的發病原因,幫助我解決了大問題。他還讓我在明年播種時提前聯系他,好將西洋參種子和藥劑拌種的合適比例教給我,以增強西洋參抵抗力,讓我們增收更有底氣了。”10月13日, 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青椅山鎮赫甸城村西洋參種植戶李德文說。
“張指導員”叫張瑞,是寬甸縣的農業指導員。今年8月的氣溫居高不下,李德文種植的西洋參葉面出現了小斑點。“也種了幾年西洋參了,但是今年確實氣候特殊,高溫、多濕,地里有的西洋參葉面上突然出現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斑點,看著就揪心。”
張瑞來到李德文家的地里,看到部分西洋參葉面及莖部出現了一些橢圓狀的黑褐色斑點,結合當時多雨、土壤濕潤,判斷這是黑斑病的初期。他告訴李德文,在多雨季節要及時做好排水,這黑斑病就是由于排水不及時導致的。他讓李德文加快西洋參地的排水工作,并用波爾多液和百菌清交替噴灑。一個星期后,李德文家的西洋參長勢恢復了正常。
近年來,寬甸縣堅持黨建引領,圍繞“興產業、優治理、促振興”,持續強化農業指導員隊伍建設,農業指導員協助村“兩委”班子,幫助村集體找到經濟發展的路徑,幫助農民提高種植、養殖等專業水平,助力富民強村。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寬甸縣積極對接高校、科研院所,柔性引進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壯大農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豐富專業技術人才類型,全面提升全縣農村實用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水平。根據產業結構和實際需求,確定了43名農業指導員,其中果樹組7人、蔬菜瓜果組7人、小漿果組8人、中藥材食用菌組6人、養殖組15人,覆蓋全縣22個鄉鎮,不斷強化農業指導員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圍繞中藥材、小漿果、柞蠶、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寬甸縣通過專題培訓、田間教學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農業技術指導,為基層提供技術支撐。提高農戶種植、養殖水平,提升產能。今年以來,寬甸縣培訓指導900余人次。寬甸縣永甸鎮幸福村村民張景威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今年雨水特別多,這蠶還沒等孵化出來一場雨就給澆沒了,農業指導員可是幫了大忙,手把手教我們怎么打理蠶卵,怎么選放蠶的柞樹,蠶卵死胚現象一下子就少了。”張景威說。
為保證農業指導員在助力鄉村振興中持續發力,寬甸縣明確各單位、各鄉鎮、聯絡員及農業指導員工作職責,堅持農業指導員工作信息報送制度,強化工作情況調度。對來寬甸縣開展學術調研、科研項目等活動的農業指導員,幫助其聯系有關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協調相關資源,為農業指導員在寬甸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責編:齊志揚
審核:劉 新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關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鑒|這個“地下軍團”為何會成為“國家名片”?
- 時政微周刊丨總書記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發揮民間外交獨特作用,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學習進行時丨人間重晚晴——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愛老的難忘瞬
- 習近平會見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梁強
- 第一觀察 | 習近平主席再談“同球共濟”
- 習近平: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
- 習近平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
- 薪火相傳丨一草一木 清香雋永
- 習近平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