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放寬到40歲!
10月15日8時,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5年度公務員考試(以下簡稱“2025年國考”)正式開始報名,報名將于10月24日18時結束。
根據國家公務員局發布的招考簡章,本次國考擬招錄3.97萬人。其中,高校應屆生今年擬招錄2.67萬,定向招錄人數3000多人。
在2025年國考報名條件方面,此次國考明確,報考的年齡條件為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88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間出生)。
同時,國考公告也提出,對于2025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83年10月以后出生)。
據中公教育數據,國考招錄規模已實現連續七年“擴招”。
在本次招錄中,廣東省招錄人數仍居全國第一,擬招3322人。
2025年國考招錄將繼續充實和穩定基層力量,將2.75萬個計劃補充到縣(區)級及以下直屬機構,占總人數的近七成,縣級以下職位主要集中于一線基層崗位。
2025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
40周歲以下可報考
在2025年國考報名條件方面,此次國考明確,報考的年齡條件為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88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間出生)。
同時,國考公告也提出,對于2025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83年10月以后出生)。
對于2023年、2024年普通高校畢業生是否能以應屆高校畢業生的身份報考的問題,國家公務員局在報考指南中解釋——
國家統一招生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和在擇業期內(國家規定擇業期為二年)未落實工作單位,其戶口、檔案、組織關系仍保留在原畢業學校,或者保留在各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畢業生,可按應屆高校畢業生對待。
對于留學回國人員報考的職位,國家公務員局也作出解釋——
留學回國人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報考符合條件的職位。
其中,2023年1月1日至面試前取得國(境)外學位并完成教育部門學歷認證的留學回國人員,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可以報考僅允許應屆高校畢業生報考的職位。
稅務局招錄仍占大頭
有2.67萬個計劃專招應屆高校畢業生
2025年國考招錄的主力來自稅務系統,計劃招約2.3萬人,約占總招錄人數的58%。
除稅務系統之外,海關、金融監管、鐵路公安等執法機構的招錄人數也較為可觀,其中金融監管部門今年“擴招”力度較大,招錄2440人,與去年相比招錄人數增加了780人,漲幅高達47%。
今年,行政執法類職位的招錄體量再度榮登榜首,招錄人數29813人、14341個職位,占比分別為75.06%和68.91%,與去年相比略有下降。
中公教育總部研究院專家李茜提到,今年擴招最多的是市(地)級及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人數和職位數比去年都有所增加,占比提高了兩到三個百分點。
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本次國考招錄有2.67萬個計劃專門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約占總招錄人數的67%,略高于去年。其中,部分職位限定2025高校應屆畢業生,也有部分職位要求高校應屆畢業生。
這意味著,后者不僅僅局限于2025年應屆畢業生,符合條件的2023年、2024年普通高校畢業生也可報考。
同時,參加服務基層項目前無工作經歷的人員,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后2年內,可以報考僅允許應屆高校畢業生報考的職位。
2025年國考招錄對基層工作經歷要求依舊比較寬泛,不限制工作經歷的職位仍占較大比例,共計34041人、17559個職位,占總人數的85.70%、總職位數的84.38%,基本與去年持平。
行測增設“政治理論”部分
僅25人、22崗位不限專業
在專業限制方面,2025國考僅有25人、22個崗位不限專業,其余39696人、20788個職位設置了專業需求。
中公教育統計數據顯示,經濟類、財政學、金融類、計算機類、財會類和法學類專業人才需求量最大。
在考察內容方面,2025國考公告中首次提到“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科目增設‘政治理論’部分,重點測查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部分招錄機關對考生的專業能力進行測查評價,有13個部門在筆試階段組織專業科目筆試,比去年增加4個部門;
48個部門在面試階段組織專業能力測試,比去年增加8個部門。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科學技術部等部門有招錄“小語種”計劃,需進行外語水平測試筆試,主要集中在金融監管系統、中國證監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和8個非通用語職位等。
責編:齊志揚
審核:劉 新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關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鑒|這個“地下軍團”為何會成為“國家名片”?
- 時政微周刊丨總書記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發揮民間外交獨特作用,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學習進行時丨人間重晚晴——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愛老的難忘瞬
- 習近平會見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梁強
- 第一觀察 | 習近平主席再談“同球共濟”
- 習近平: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
- 習近平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
- 薪火相傳丨一草一木 清香雋永
- 習近平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