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遼寧丨半月談:興城泳裝這樣出圈
遼寧興城泳裝產業40多年來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蝶變歷程,成為改革開放縣域經濟的樣本。半月談記者在興城市多家泳裝企業走訪發現,興城泳裝人將“一尺布”做出了“大生意”,泳裝產業年產值達150億元,占國際市場份額25%以上。乘著“影視+文旅”的東風,興城正積極推進泳裝產業的智能化、時尚化、品牌化、集約化發展,讓百億產業再次“乘風踏浪”。
40余載打造泳裝產業集群
興城泳裝產業始于20世紀80年代,前來海濱度假的游客讓泳裝產業在興城興起。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興城泳裝產業從私人作坊做起,歷經提籃小賣、傳統外貿、電商銷售等發展階段。
目前,興城有泳裝企業1300戶,年均產量約1.7億件(套),占國內市場份額40%以上。如今,這座人口不到50萬的小城,有三分之一人從事泳裝相關工作。
走進興城市浩誠制衣有限公司,五彩斑斕的泳裝引人注目??偨浝硖镤脫糁娔X鍵盤,隨著訂單下達,一件件泳裝即將經由亞馬遜、希音等跨境電商平臺,發到世界各地客戶手中。
“目前企業外銷業務占90%以上,上一屆廣交會中,我與英國本土電商Boohoo達成了合作。除了傳統外貿渠道,近年蓬勃發展的跨境電商為我們帶來了新商機。”田澍說。
田澍是家中的“泳三代”。田澍說,今年88歲的奶奶蘇桂珍是興城第一批泳裝人,“那時奶奶在家里踩著縫紉機做泳裝,背包推車去賣。到父母這一輩,家里辦起了小工廠,姑姑背著大包去批發市場找客戶,也給大企業做代工”。
如今,興城泳裝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化程度逐步加深,電子商務把小城泳裝從渤海之濱賣到了全球。經歷互聯網大潮,興城泳裝迎來產業轉型迭代新浪潮。在興城街頭,聯邦速遞、UPS等快遞公司的運輸車輛隨處可見。
興城一家泳裝企業員工在直播售賣泳裝 楊青 攝
泳裝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強,有效帶動低收入人群增收。在興城市卓衣美制衣廠,工人正加班加點生產。總經理劉卓說,加工、裁剪工人一共有260余名,工人一般是計件拿工資,月薪可達8000元至1萬元。
栢泰俊達制衣廠總經理郭峰說,工廠特意設在城鄉交匯處,以吸引更多農民就業。當地積極引導泳裝企業下鄉,興城237個行政村中有一半以上都建有泳裝加工廠或車間。
“影視+文旅”助力泳裝產業出圈
“一部劇帶火一座城”。今年4月,隨著以興城泳裝人創業為背景的電視劇《乘風踏浪》熱播,當地泳裝產業的知名度更高了,作為取景地的興城古城也迎來一波又一波參觀高峰。
主人公彭錦西創辦的“錦西泳衣加工廠”就位于興城古城的一條街巷中。不僅如此,劇中的“供銷合作社”、興城古城墻等,均成為熱門打卡地,“彭錦西家”已改建為民宿。當地還結合劇情,開設了旅游專線。
《乘風踏浪》編劇徐正超認為,影視劇的拍攝場景與古城的歷史文化底蘊結合起來,醞釀出新的文旅增長點,不僅讓興城古城走到了“聚光燈”下,也讓興城泳裝產業火了起來,讓人們知道,遼寧有個“泳裝之都”。
半月談記者走進興城泳裝時尚產業園,看到不少游客在此參觀。講解員孫雨彤說:“電視劇熱播后,興城泳裝產業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僅來我們這里參觀的游客多了,還有許多客戶慕名而來下單、談生意。”有數據統計,《乘風踏浪》播出一個月后,興城泳裝的訂單量、線上線下銷售額均增加了20%左右。
“下一步,我們要努力把‘流量’變為‘留量’,發揮影視+文旅帶來的‘長尾效應’,積極推進興城泳裝產業的智能化、時尚化、品牌化、集約化發展,加快推進傳統泳裝業向現代產業體系躍遷,讓產城融合呈現出新的氣象與格局。”興城市工信局黨組書記魏東升說。
搶占產業風口,積極謀求轉型
當前,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諸多產業到了調整轉型的新關口,興城不少泳裝企業也積極謀求轉型,沖擊細分市場、培育更多品牌、搶占產業風口。
——高端化突圍,沖擊細分市場。魏東升認為,高端化轉型是產業突圍的必由之路,“對興城泳裝而言,只有提升產品附加值,占據高端市場,才能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興城市英華泳業制衣有限公司打造的“范德安”品牌是當地高端化轉型的一個代表。該公司董事長王娜說,企業在全球多地注冊了“范德安”商標,面料、設計和制造等方面已與國際品牌并駕齊驅。
——以展會聚品牌,推進文體旅融合。2024東北亞(興城)國際泳裝博覽會7月在興城舉行。興城泳博會自2011年舉辦至今,已經走過14個年頭。“泳博會提升了泳裝和城市的國際知名度。”葫蘆島市副市長柳曉東說,目前興城泳裝注冊商標1325個,興城泳裝區域品牌價值達到67.07億元。興城市泳裝行業協會會長張東元認為:“興城雖然產泳裝,但沒辦過一場有規模的游泳賽事,下一步可嘗試舉辦更多賽事、展會等,實現文體旅深度融合。”
——向科技要產能,搶占新一輪產業風口。在卓衣美制衣廠的生產車間,自動裁床已取代人工裁剪。“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高了產能,企業敢接大訂單了。”劉卓說。目前,興城泳裝產業智能化轉型趨勢明顯,自動鋪布機、自動裁床、自動印花機等先進設備廣泛應用,部分企業還實現了泳裝全生命周期管理。
記者 徐揚 于也童 洪可潤
責編:齊志揚
審核:劉 新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關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鑒|這個“地下軍團”為何會成為“國家名片”?
- 時政微周刊丨總書記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發揮民間外交獨特作用,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學習進行時丨人間重晚晴——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愛老的難忘瞬
- 習近平會見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梁強
- 第一觀察 | 習近平主席再談“同球共濟”
- 習近平: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
- 習近平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
- 薪火相傳丨一草一木 清香雋永
- 習近平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