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補貼,銀行給貸款——綏中災后重建大棚預計11月底全部完工
本報記者 姜 帆
10月11日,在葫蘆島市綏中縣葛家滿族鄉木掀溝村,村民劉玉彬正和施工隊一起忙著重建大棚,他說:“目前,大棚的鋼架子都完工了,蓋好塑料膜就能栽種黃瓜了。”
葛家鄉是遠近聞名的“黃瓜之鄉”,全鄉有設施大棚1700余棟。受今夏洪澇災害影響,全鄉有千余棟大棚受損,其中近半數需要重建。8月底,葛家滿族鄉開始對水淹大棚進行修復和排水。
“當時大棚兩側的墻都被沖倒了,多虧了政府第一時間幫我們把大棚扒了,還把雜物清走,不然我們哪能這么快開始建大棚。”劉玉彬說。
為幫助農戶減輕負擔,重拾生產信心,綏中縣制定了設施農業災后重建扶持方案,對于重建大棚農戶,在省市政策補貼的基礎上,每畝再補貼1萬元;協調遼寧農商行綏中支行,為受災農戶發放災后重建貸款157筆1697萬元,財政貼息后,貸款利率降至1.675%。
有了一系列幫扶政策,農戶們干勁十足。木掀溝村的一片設施農業基地由于緊鄰河道,附近的大棚均被沖垮。如今,大棚不僅都重新建起來,還實現了改良升級。“原來是竹子的,現在換成鋼架了,以后刮風下雪都不用擔心。”村民劉永利說,“政府對我們建大棚有補貼,貸款利率也降了一半,現在大伙兒都鉚足勁重建大棚,爭取在入冬前把苗都種上,這樣就能趕上春節上市,黃瓜能賣上好價錢。”
綏中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偉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進度,預計11月底,全縣重建的大棚全部完工。目前,工作人員正下沉到各相關鄉鎮,督促施工進度,并做好驗收準備,做到竣工一戶、驗收一戶、補貼發放一戶。
同時,因災受損的30余家育苗基地已通過搶修恢復生產。目前,全縣65家育苗企業均已正常運營,預計一個月內可供應8000萬株以上蔬菜種苗,滿足3萬畝設施農業的用苗需求。
在葛家滿族鄉二道房子村的黃瓜大棚內,一株株翠綠的黃瓜苗破土而出,長勢良好。“看這苗長得多壯,再有一個月就能收黃瓜了。恢復生產,咱的生活又有奔頭啦!”農戶李文田充滿期待地說。
責編:盛 楠
審核:劉 新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關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鑒|這個“地下軍團”為何會成為“國家名片”?
- 時政微周刊丨總書記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發揮民間外交獨特作用,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學習進行時丨人間重晚晴——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愛老的難忘瞬
- 習近平會見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梁強
- 第一觀察 | 習近平主席再談“同球共濟”
- 習近平: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
- 習近平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
- 薪火相傳丨一草一木 清香雋永
- 習近平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