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校園每一個角落都成為“開放的課堂”
沈陽農大扎實推動環境育人、文化育人——
讓校園每一個角落都成為“開放的課堂”
本報記者 關艷玲
9月29日一早,伴著明媚的陽光,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三學生趙苗苗來到學校三食堂二樓開始了一天的學習。在寬大而干凈的桌子上攤開各種書籍資料,餓了隨時下樓吃飯節省時間……“學霸”趙苗苗告訴記者,食堂環境舒適便利,學習一天也不用換地方,她往往在這里學習到晚上八九點再回宿舍。
在沈陽農大,食堂可以成為全天學習、討論的多功能空間。不僅是食堂,在沈陽農大校園,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成為“流動的書本、開放的課堂”。
為讓環境成為學校文化的載體,沈陽農大扎實推動環境育人、文化育人,時時處處為學生提供成長成才的精神食糧。
從趙苗苗的位置馳目四望,主背景墻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學校的地理位置:北倚天柱山,南望渾河水;一個個承重柱被種子墻包裹裝飾著,這些種子來源于學生的家鄉,既體現學校特色,也提醒學生扛起責任與擔當;墻上的裝飾畫都是師生拍攝的不同角度的校園美景;地磚主題色是國槐綠,代表樹木與棟梁……一個個細節傳遞著學校對學生志存高遠的期許,也讓學生更有歸屬感、榮譽感、方向感。
“我們既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也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校園文化無處不在。”沈陽農大后勤處處長譚洪波說。近年來,沈陽農大在環境育人、文化育人上花了不少心思,德育、美育、勞育等理念在點滴中融入日常的校園生活。
運動會比賽間隙,操場附近的“誠信超市”熱鬧起來。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各類學習和生活用品,門口無人值守,只有一個自助掃碼付費設備,大家排隊自助結賬、井然有序。“無人值守超市很新穎、很方便,也是一種信任。”一位前來購物的同學如是說。
除了“誠信超市”,學校還啟動了誠信班級建設,試行無人監考考場,將誠信教育融入日常,讓學生通過實際行動踐行誠信。
“我們學院2019年建立了第一個誠信班級,并通過文明課堂、學習困難結對幫扶等活動持續打造良好的學風、班風。”食品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洋一說到這些就滿是自豪。如今,全校已有約200個誠信班級。
為了讓學生感受勞動的價值和魅力,學校專門設計了兩個共享廚房,免費提供炊具,學生可以結伴帶著自己準備的食材自主烹飪,分享美食,既培養獨立生活技能,也體驗了勞動、實踐了協作、分享了快樂……
如今,在農大校園,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路邊秋千椅上坐著捧書而讀的青年;神農園內草木扶疏……如詩如畫、有詩有畫。
沈陽農大黨委書記劉廣林表示,學校的校園環境不斷提升,這是我們環境育人、文化育人、服務育人的體現,立德樹人,一切為了學生。未來,沈陽農大將不斷創新實踐,在“教、學、思、用、研”的互動轉化中拓展傳統課堂,把思政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貫穿起來,培養當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激勵廣大青年學子厚植家國情懷,更好服務“三農”,成為棟梁之材。
責編:閆尚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