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吃好喝好”,遼寧9部門發文!
民以食為天。
百姓的“吃吃喝喝”,
事關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
也成為政策關注、發力的重點。
9月10日晚,遼寧省商務廳公布稱,遼寧省商務廳、遼寧省發展改革委、遼寧省農業農村廳、遼寧省市場監管局等9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遼寧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遼寧從提升餐飲服務品質、創新餐飲消費場景、增強餐飲業發展動能、弘揚優秀餐飲文化、促進綠色發展、優化餐飲業營商環境、加強保障措施等7方面提出25項具體政策措施,進一步釋放餐飲消費潛力,推動遼寧餐飲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今年3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從7個方面提出22項具體政策措施。此次遼寧的實施意見,也是旨在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相關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商務部等9部門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穩定和擴大餐飲消費,支持遼寧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我省全面振興新突破。
此次實施意見的7個方面涉及餐飲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提升餐飲服務品質方面,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質量安全,遼寧提出,要強化餐飲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也就是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和最嚴肅的問責,督促餐飲服務提供者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強化食品經營過程控制,防范食品安全風險。鼓勵餐飲服務提供者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主動向消費者公開加工制作過程,接受社會監督。探索開展餐飲環節原料和制作方式公開,餐飲環節食品添加劑減量使用、非必要不添加、自覺抵制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承諾。推動餐飲外賣封簽全域投放,確保食品配送過程不受污染。
在創新餐飲消費場景方面,遼寧將培育、認定一批中華美食街區、遼寧美食街區,鼓勵引導各地對街區實施數字化提升;以打造美食鎮、美食縣、美食市為重點,著力培育“美市美食”地標美食,深化地名+餐飲品牌賦能,制作發布美食地圖;培育遼寧餐飲名店,培育一批地方特色突出、文化內涵豐富、社會影響較大的遼寧品牌餐飲企業;積極打造“以節氣為主線,因美食而動,尋美味而游”的美食旅游消費新趨勢,開展節氣旅游美食及線路發布的宣傳推廣活動,編制全省美食路線,不斷推動遼寧節氣美食及線路入選全國線路;舉辦“遼寧省東北亞美食文化旅游周”活動,增強美食沉浸式體驗,促進東北亞美食旅游業發展,提升東北亞美食文化公眾認知度。
在增強餐飲業發展動能方面,遼寧將實施遼寧餐飲品牌培育工程,深入挖掘遼菜傳統烹飪技藝和遼寧餐飲文化,積極培育“遼菜名菜”、“遼寧名小吃”、“遼菜師傅”、“遼寧餐飲名店”等示范主體,打造地方特色餐飲品牌;發展特色小吃產業,深入挖掘遼寧小吃文化,弘揚傳承小吃烹飪技藝,打造東北特色小吃名片,推動遼寧小吃向標準化、數字化、規模化轉型。
規范經營秩序也被列入工作重點。遼寧將及時查處強制消費、強制“掃碼點餐”等違規行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督促餐飲經營主體依法依規做好個人信息保護,保留人工服務和傳統支付方式,不得拒收現金。加強反壟斷監管,依法查處餐飲領域不公平競爭行為。
以下為實施意見原文
遼寧省商務廳等9部門關于促進遼寧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遼商服貿〔2024〕80號
各市人民政府、省沈撫示范區管委會,省(中)直相關部門:
餐飲業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是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的重要領域。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相關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商務部等9部門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穩定和擴大餐飲消費,支持遼寧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我省全面振興新突破,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批示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遼寧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提升餐飲服務品質,優化餐飲業發展環境,傳承發展遼寧優秀餐飲文化,進一步釋放餐飲消費潛力,推動遼寧餐飲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提升餐飲服務品質
(一)強化質量安全。強化餐飲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督促餐飲服務提供者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強化食品經營過程控制,防范食品安全風險。鼓勵餐飲服務提供者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主動向消費者公開加工制作過程,接受社會監督。探索開展餐飲環節原料和制作方式公開,餐飲環節食品添加劑減量使用、非必要不添加、自覺抵制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承諾。推動餐飲外賣封簽全域投放,確保食品配送過程不受污染。實施信用差異管理。以重點農產品品種治理為切入點,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力度,推動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實施。(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人民政府、省沈撫示范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責任分工均包含各市人民政府、省沈撫示范區管委會,不再列出)
(二)優化餐飲營養結構。引導餐飲服務經營者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教育,按需供餐,幫助顧客合理選餐,逐步實現以“減鹽、減油、減糖”、合理膳食、杜絕浪費為目標的營養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營養健康意識,提升營養健康服務水平。(省衛生健康委、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服務技能。完善專業設置,堅持產業需求導向,圍繞全省餐飲行業發展需求,通過調停轉增等方式,積極做好專業優化、調整、升級和新建工作。支持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鞍山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申報餐飲智能管理、營養配餐等餐飲類高職(專科)專業和大連工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高校申報食品營養與健康等食品科學與工程類本科專業。鼓勵職業院校與餐飲業內高品質、具有較強品牌影響力的實體企業,共建二級學院、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技能培訓基地。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舉辦餐飲服務類技工院校和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支持餐飲企業開展企業職工技能培訓,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政策。鼓勵開展餐飲專業的技工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支持各市培育餐飲類勞務品牌,對入圍全國和省級勞務品牌的單位,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鼓勵餐飲行業企業開展職業技能競賽,落實晉升技能等級和相關獎勵政策。(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完善標準體系。根據全省行業特色和發展需要,制修訂遼菜制作、服務管理等領域的地方標準。推動宣貫實施中餐評價、反餐飲浪費等重點領域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支持開展餐飲領域遼寧省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創新餐飲消費場景
(一)優化餐飲供給格局。培育、認定一批中華美食街區、遼寧美食街區,鼓勵引導各地對街區實施數字化提升。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和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盤活社區閑置空間資源,支持設立早餐店、老年食堂等社區餐飲網點,對符合條件的老年助餐服務機構,按照規定落實各類稅費優惠政策,用水、用電、用氣、用熱執行居民生活類價格。促進團體供餐服務提質擴容。鼓勵發展夜間餐飲、休閑餐飲、文旅主題餐飲等,促進餐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省民政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發展鄉村休閑餐飲。鼓勵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下沉發展,挖掘縣域餐飲市場潛力。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針對有創業意愿群體開展創業培訓,支持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鼓勵大型餐飲企業、返鄉創業者投身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依托當地自然風光、歷史古跡、紅色印記、民俗文化資源稟賦等,引導有意愿從事餐飲行業人員返鄉入鄉創業發展鄉村休閑餐飲。完善鄉村休閑餐飲配套產業和設施,提升餐具清洗、原輔料物流、廚余垃圾處理領域產業化水平。以打造美食鎮、美食縣、美食市為重點,著力培育“美市美食”地標美食,深化地名+餐飲品牌賦能,制作發布美食地圖。培育遼寧餐飲名店,培育一批地方特色突出、文化內涵豐富、社會影響較大的遼寧品牌餐飲企業。(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民政廳、中國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培育餐飲消費平臺。辦好“中華美食薈”活動,舉辦“美味遼寧”消費季、“遼菜產業經貿交流活動”、“東北美食節”、“放心消費在遼寧”等餐飲促消費活動,支持行業協會及平臺企業舉辦各具特色的餐飲促消費活動,培育餐飲消費熱點。加強美食旅游宣傳推廣,鼓勵推出精品美食旅游線路。積極打造“以節氣為主線,因美食而動,尋美味而游”的美食旅游消費新趨勢,開展節氣旅游美食及線路發布的宣傳推廣活動,編制全省美食路線,不斷推動遼寧節氣美食及線路入選全國線路。舉辦“遼寧省東北亞美食文化旅游周”活動,增強美食沉浸式體驗,促進東北亞美食旅游業發展,提升東北亞美食文化公眾認知度。指導國家級、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在節慶假期等重點時段開展惠民消費活動,優化支付服務,改善入境旅游消費體驗,助力入境餐飲旅游市場繁榮。(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增強餐飲業發展動能
(一)發展“數字+餐飲”。堅持包容審慎監管,鼓勵餐飲服務提供者使用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自動化餐飲設備設施,提升管理水平。鼓勵餐飲領域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及智能設備研發與應用。推進餐飲數字化賦能,培育一批餐飲數字化示范企業、示范街區和數字化服務提供商。引導餐飲領域平臺企業為中小微商戶提供技術培訓、流量支持等,營造平臺與商戶共生發展的良性生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餐飲經營主體數字化改造和自動化餐飲設備設施應用給予適當支持。(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數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培育知名餐飲品牌。實施遼寧餐飲品牌培育工程,深入挖掘遼菜傳統烹飪技藝和遼寧餐飲文化,積極培育“遼菜名菜”、“遼寧名小吃”、“遼菜師傅”、“遼寧餐飲名店”等示范主體,打造地方特色餐飲品牌。支持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旅游休閑街區培育區域特色美食品牌。加強對老字號餐飲品牌、飲食類非遺項目的宣傳和保護。加大餐飲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組織開展知識產權“亮劍護航”專項執法保護行動,依法查處餐飲領域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保護。聚焦餐飲等重點領域,組織各地嚴厲打擊商標、專利、地理標志和官方標志侵權假冒違法行為,切實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發展特色小吃產業。深入挖掘遼寧小吃文化,弘揚傳承小吃烹飪技藝,打造東北特色小吃名片,推動遼寧小吃向標準化、數字化、規模化轉型。加強餐飲行業商標品牌培育,引導符合條件的行業協會、從業人員依法申請注冊特色小吃商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設立商標品牌指導站,為相關市場主體提供商標品牌服務。建立健全小吃制作、原輔料種養、門店建設等標準,加強小吃制作技藝保護和傳承,培育特色小吃產業集群和發展基地。引導小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協作,帶動食材種養相關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引進優質品牌餐飲。進一步夯實招商引資工作,以遼洽會和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招商引資促進周等大型活動為契機,通過組織召開專題招商會、大數據招商等形式,積極招引餐飲業全國首店、名店及域外名小吃入駐遼寧。做好企業服務工作,積極招引培育餐飲業龍頭企業,推動餐飲行業與我省相關產業鏈、資金鏈、服務鏈深度融合。加強與米其林指南、美團等公司合作,著力培育米其林和黑珍珠等品質餐廳。(省商務廳負責)
(五)規范預制菜產業發展。進一步嚴格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引導相關機構建立預制菜技術聯合開發平臺,不斷提升預制菜品質。落實預制菜行業準入相關要求,加強食品生產許可管理,嚴格許可審查和現場核查。加大預制菜生產企業監管執法工作力度,督促企業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風險管控,切實保障預制菜產品食品安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弘揚優秀餐飲文化
(一)弘揚遼寧餐飲文化。加強遼寧特色餐飲文化內涵挖掘和保護,培養餐飲文化和遼菜烹飪技藝傳承梯隊。用好各層級文化交流機制和多雙邊交流活動,深化遼菜文化民間交流。積極引導餐飲領域行業協會加強國際推廣與交流合作。舉辦“珍奇遼味”—東北亞民間美食文化交流周活動,積極推動遼寧美食走出去。在境外開展美食文化交流,通過技藝展示、美食品鑒等方式,推介遼寧特色美食。制作《中國遼菜大典》,推出一批關于遼寧地方特色餐飲文化主題精品圖書,支持鼓勵中餐文化題材影視作品創作生產,推動在影視作品中融入中餐文化元素。加強遼寧餐飲領域技能大師工作室(站)建設,強化優秀高技能人才技能技藝傳承。(省委宣傳部、省政府外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廣電局、省僑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中餐“走出去”。鼓勵和支持參加境外餐飲展覽會、博覽會,及在境外舉辦遼菜經貿交流活動,打造遼菜國際品牌。支持遼寧餐飲經營主體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在檢驗檢疫等領域合作,積極推動遼菜廚師赴境外從業,支持遼寧餐飲原輔料等進入國際市場。探索開展“中文+職業技能”項目,鼓勵遼寧中餐專業院校拓展國際合作渠道。鼓勵開展中餐專業的技工院校拓展國際合作渠道,支持省內專業餐飲評價機構“走出去”,開展中餐國際評價,提升中餐評價國際影響力。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職教出海”、“教隨產出、校企同行”,緊密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鼓勵職業院校建設餐飲類海外職業教育產業學院-“墨子工坊”。(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沈陽海關、大連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促進綠色發展
(一)堅決制止餐飲浪費。多措并舉、協同聯動,扎實推進厲行節約制止餐飲浪費工作。轉變東北民間傳統追求大盤、大碗等傳統觀念,弘揚“小而精”綠色健康飲食節約習俗。加強反食品浪費監管執法,依法曝光餐飲行業違法案例。完善餐飲領域反食品浪費標準規范,指導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引導各類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食堂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提供餐飲、自助餐等服務中加強節約習慣培養,培樹餐飲節約示范單位。督促各餐飲經營主體在餐桌、公共區域等就餐醒目位置擺放、張貼“拒絕浪費”、“光盤行動”等宣傳標語。推進反食品浪費納入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內容,開展勤儉節約教育進班級、進課堂、進實踐基地等活動。以婚宴、自助餐、餐飲外賣為重點,加強制止餐飲浪費常態化監管執法。督促外賣平臺、餐飲服務提供者等嚴格落實反食品浪費措施,嚴肅查處糾正未主動提示適量點餐、誤導、誘導過量點餐等違法行為,依法曝光違法典型案例。組織屬地重點網絡媒體創新宣傳形式,通過新浪微博、抖音等平臺,持續做好制止餐飲浪費網上宣傳引導。(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廣電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促進低碳環保發展。推動各地明確餐飲油煙、噪聲污染防治責任分工,加強突出問題督辦,強化餐飲油煙、噪聲排放控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餐飲門店節能治污改造給予支持。推動廚余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持續減少餐飲領域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包裝物使用。建立健全綠色餐飲標準體系,開展綠色餐飲企業創建活動,鼓勵地方和行業協會依法依規培育創建綠色餐飲企業、綠色餐廳。推廣健康烹飪模式與營養均衡配餐,傳播營養健康理念。鼓勵餐飲服務提供者使用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環保可降解的食品容器、餐飲具和包裝材料。(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優化餐飲業營商環境
(一)規范清理涉企收費。嚴肅查處餐飲領域以安裝設備、開展認證認定、購買指定保險等名義開展的各類涉企亂收費行為。規范涉餐飲經營主體水電氣暖收費,堅決清理取消各種形式的不合理收費,嚴禁對計量裝置強制檢定收費。組織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整治,依法查處水電氣暖企業不執行政府定價等違法違規行為。(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拓展投融資渠道。引導金融機構提升風險定價能力,為餐飲經營主體發放信用貸款。發揮商標質押功能作用,鼓勵金融機構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惠及面。發揮行業協會等組織作用,健全銀企對接機制,為餐飲經營主體融資提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發行信用類債券,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常態化開展銀企對接,向金融機構推介餐飲經營主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融資需求。鼓勵金融機構對企業的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等相關知識產權與其他抵押物打包組合融資,強化知識產權補充征信作用。推進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質押登記線上辦理試點。(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遼寧監管局、省證監會、省商務廳、省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便利化水平。修訂《遼寧省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細則》,規范食品經營許可審查標準。全面實施“企業準營(開飯店)一件事一次辦”,指導各地嚴格落實市場監管、住建、消防相關業務“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網辦理”。鼓勵各市結合實際優化食品經營許可相關手續,減少非必要現場核查環節。細化明確戶外廣告、展示、促銷等事項辦理流程、要求和標準。明確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流程等事項,并向社會公告。進一步規范基層監管執法程序、內容、標準,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內容及事實、理由、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規范經營秩序。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將相關行政處罰信息記入企業名下向社會公示,將符合相關情形違法企業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以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等活動為契機,圍繞《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線上線下結合,開展宣傳活動,提高餐飲業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督促餐飲經營主體依法依規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及時查處強制消費、強制“掃碼點餐”等違規行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督促餐飲經營主體依法依規做好個人信息保護,保留人工服務和傳統支付方式,不得拒收現金。加強反壟斷監管,依法查處餐飲領域不公平競爭行為。(省委網信辦、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要結合實際建立健全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細化配套措施,加強政策解讀、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推動相關工作取得實效。省商務廳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的協調指導,跟蹤政策落實情況,總結推廣經驗做法。(省商務廳負責)
(二)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嚴格落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工作機制要求,扎實開展燃氣、消防、特種設備監督檢查,強化聯合督導執法,指導餐飲從業單位認真開展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加強從業人員安全培訓,依法依規糾正和懲治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全力維護餐飲行業安全發展。依法依規辦理消防審批手續,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緊盯用氣用火用電管理,安全疏散逃生、防火分隔設置、消防設施設備完好有效等重點環節,切實提高燃氣消防安全。有關部門和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餐飲業燃氣、消防等安全監管執法。要壓實有關經營主體責任,指導督促其嚴格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強化從業人員安全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加大燃氣泄漏智能報警、遠程監控等安防設備研發應用力度。鼓勵地方因地制宜推進餐飲經營主體“瓶改管”、“氣改電”。(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消防救援總隊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餐飲就餐治安環境。全面排查餐飲行業經營場所地址、從業人員、營業時間等基礎信息,精準研判、科學布警;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巡防頻次,提高見警率、管事率,增強餐飲企業和消費者的安全感;規范警情處置,針對相關案事件,出警迅速、快查快處,防止矛盾升級,引發次生問題;強化案件偵辦,針對相關案件,依法嚴厲查處打擊,最大限度消除影響、震懾犯罪;強化宣傳教育,切實提升經營主體及消費者的安全意識、防范能力。(省公安廳負責)
(四)做好統計監測。挖掘增量,依法依規推動餐飲業數據公開共享,加強大數據監測分析。充分利用五經普單位清查契機,摸清全省餐飲業單位底數。加大審核,夯實餐飲業統計基層基礎,依法依規推動餐飲業數據共享。加強平臺雙重審核力度,確保每月線上核查率不低于1%。鼓勵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開展餐飲業分析。(省商務廳、省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營造良好氛圍。及時準確移送、核實餐飲領域違法犯罪線索,依法嚴厲打擊惡意“索賠”、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挖掘餐飲從業人員優秀事跡,鼓勵先進集體和個人申報有關榮譽表彰,提升餐飲從業人員職業榮譽感,營造支持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省公安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聯系電話:(024)86891500
責編:楊金鳳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